亲社会行为是许多物种生存和繁衍的重要基石。人类和啮齿动物在面对同伴的困境时,常常会表现出安慰、帮助、合作等行为。这种行为背后的动机是什么?仅仅是共情吗?还是有其他因素在起作用? 在麻醉状态下,疼痛刺激能够促进苏醒。在中医急救中,按压或针刺面部人中穴位可以唤醒昏厥或麻醉的人。这种基于身体刺激的急救行为,是否在小鼠中也存在呢?2025年1月22日,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张智与安徽医科大学陶文娟、王立奎联合在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题为“Rescue-like behavior in a bystander mouse towards anesthetized conspecifics promotes arousal via a tongue-brain connection”的突破性研究,揭示了小鼠的“救援行为”及其背后的神经机制。小鼠也有“救援队”?“拖拽舌头”行为背后的秘密 研究团队发现,当小鼠的同伴处于麻醉状态时,旁观者小鼠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“救援行为”——拖拽同伴的舌头。这种行为不仅看起来很“贴心”,而且真的能帮助麻醉的同伴更快苏醒!这一发现刷新了我们对小鼠社交行为的认知。图1:旁观者小鼠对麻醉同伴表现出特殊的救援行为——“拖拽舌头”